关注民生献身教育 ――记省人大代表蔡敬民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6-12-03浏览次数:579

――记省人大代表蔡敬民

2006年12月3日  安徽日报 A2 版

 

    在德国攻读博士 5 年、今年 43 岁的蔡敬民,回国后成为合肥学院副院长、微生物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3 年被选举为省人大代表。“当代表就要关注民生和进步,促进教育的发展。” 蔡敬民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刚当上代表那年,在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肥东县八斗镇种植大户、省人大代表吴明生有关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发言,引起蔡敬民和其他两位代表的极大的兴趣。他们实地察看了吴明生的无籽西瓜种植基地,为他的日后的发展出谋划策。作为省人大代表,蔡敬民不论工作多么繁忙,都积极参与省市人大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反映群众呼声,并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在民生方面,他通过大量地调研,对如何解决合肥市居民生活垃圾的管理和处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并写出内容详实的议案。在 2004 年的省人大代表座谈会上,蔡敬民积极呼吁省城延长公交车运营时间,获得社会广泛关注。针对当时合淮公路的现状,他提出不能只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建议应该从现实出发,提前建设合阜高速,获得广大代表的支持。在参加省政风评议期间,蔡敬民深入各职能单位,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建议献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他提出借鉴“韩国经验”的建议,获得省市两级政府的积极支持。今年 11 月下旬,中韩新农村学术研讨会在合肥学院召开。

    作为大学教育的一名管理者和实践者,蔡敬民十分关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他认为,我省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与全国的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为此,蔡敬民和同事们一起,率先在合肥学院大刀阔斧地进行了“考试制度”、“九学期制”以及“建立公共体育俱乐部制”等一系列改革,在全国高校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的经验还被一些高校借鉴。同时,蔡敬民还相继提出了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公益事业,政府有责任加大投入;高等教育要探索投资体制改革,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我省的高等学校要考虑如何为安徽服务,人才培养要符合我省建设工业强省的要求等建议,获得省有关领导的重视。蔡敬民具有很高的政治素养,非常关注代表自身建设。他提出,要加强代表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代表的参政仪政水平;要针对代表自身的特点,形成相对稳定的代表小组,开展专业性的调查研究。这些建议,已获得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肯定。

    有专家评价,蔡敬民提出的合肥学院“ N+2 ”考试改革和公体课俱乐部制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国际化办学思路,已经成为这个学院的亮点。作为我省微生物工程学科领域较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已发表论文 70 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 2 项; 1999 年被评为我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2003 年被评为合肥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2004 年获省第六届青年科技奖。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