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成功举办“被‘大众化’的研究生还能保持‘精英教育’吗?”高峰论坛

发布者:人工智能发布时间:2020-10-19浏览次数:357分享

  2020年10月17日,在永利官网庆祝建校40周年之际,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成功举办了“被‘大众化’的研究生还能保持‘精英教育’吗?”为主题的高峰论坛。本次活动由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合肥分论坛主办、合肥学院承办。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等省内高校和企业界的多名资深专家,共同探讨了在研究生扩招背景下研究生教育问题,整个论坛气氛热烈。
  首先,活动执行主席张琛博士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并对合肥学院建校40周年及研究生招生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紧接着进入到论坛引导嘉宾发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龚晨教授分享了自己对研究生精英教育的理解: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教学,以不变应万变;其次,需要加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不仅加强学生科研方面的培养,还要培养学生交流、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以及社会、公众服务意识,让学生朝CTO、CEO、行业领军者方面发展。

  安徽师范大学陈付龙教授从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环境、差异化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由于高等教育对硕士的基本要求还不能称为精英,而且软硬件条件在培养精英科学家方面还不够,学校、导师、学生以及地域的差异化,这些都导致了研究生教育正在走向大众化。

  安徽大学汤进教授认为:当前的研究生教育既是精英化教育,又是大众化教育。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导师的数量、学位授予点等也都增长,必然会带来教研究生教育变化,但又是不同意义的大众化教育,学硕和专硕的分类培养也是在推行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并存,因此应该是两者的结合。

  第二阶段的思辨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和师生普遍认为研究生教育无论是专硕还是学硕的培养,只是教学的侧重点和方向不同,教学的目标仍是精英教育,只是如何进行精英化教育,大家有不同的观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徐童教授认为精英化教育需要有足够的资源支撑,根据学生的不同路线,偏学术还是偏应用,多样化的资源分配给不同类型的学生。合肥工业大学的张高峰研究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为是否为精英化教学需要看学生本身是否是精英,或者有成为精英的潜质和成为精英的意愿,主动争取就会获得更多的资源,有助于自身成为精英。
  永利官网吕刚教授认为是否为精英化教育要从招生和学习两方面来看,招生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和研究环境越来越好,能否参加顶级会议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永利官网陈圣兵、张贯宏、胡松华、李新路等多位硕导分别就德国硕士生培养模式、分层分类教学、研究课题选择与教学资源管理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永利官网学生代表表示,期待导师能对自己进行精英化教育,但导师主要是在大的方向上进行指导,能够成为精英还是大众,主要还是看自己是否主动,能够和导师及时沟通,获取更多的资源。

  最后,企业界的嘉宾从企业界对研究生的需求发表自己的观点,认为无论是专硕还是学硕,都需要对企业的流程、制度、思想了解,需要培养团队、沟通能力,并针对不同学生精准教育。至此,论坛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
  YOCSEF全程为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它以“承担社会责任、提升成员能力”为宗旨,由社会各界有责任、有激情、有思想的青年学者、企业家策划与组织,为国内计算机界最有影响力、最活跃的学术组织之一。我院张琛博士作为本次活动执行主席,带伤主持会议,被网友誉为最美敬业执行主席。

与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