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时代号召,踏上新征程。7月2日,合肥学院“邱村乡育行”三下乡团队来到汽车检测小镇——广德市邱村镇,通过支教活动为当地儿童们带来一个别开生面的暑假。
7月2日,伴随着夏季突如其来的雷电暴雨,团队成员们撑着被风吹的反复抽动的伞,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蹚着积水,来到广德市邱村镇。一开始,团队面临着闷热恶劣的天气和简陋的生活条件的双重考验,不仅打起了退堂鼓,但跟孩子们接触后,他们的纯真可爱,瞬时让团队成员觉得再艰难的环境也是不是问题,孩子们的目光和笑容让成员们觉得踏实。
7月3日,团队的十四名大学生老师们跟随着当地的活动负责人来到邱村镇文化中心里的授课教室,负责人介绍到,这里的孩子暑期呆在这里的孩子大多是因为家长外出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因而家长们将孩子托付在这里,希望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既安全又能学习的地方,他们之中,最小的5岁,最大的也不过12岁。推开门,提前到来的孩子们投来期盼的目光,触动着成员们的心。素履以往,也许正是因为孩子们期盼的目光,坚定了团队成员一次次奔赴支教的决心。
这是团队正是进行支教活动的第一天,因为对于孩子和小老师们都需要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出于此种考虑,团队成员选择在第一天主要以辅导孩子们带来的暑期作业为主,后续再逐渐开展团队提前准备的艺术和体育课程。
“老师,你们大学生知道的知识怎么那么多呀。”与孩子们的交往总是令人舒心和愉悦的,经过一上午的接触,团队成员们已经和孩子们渐渐熟悉了起来。这里的孩子并不算多,团队十四名成员,平均每人负责引导、教育2-3名孩子。这里的孩子们都非常的懂事乖巧,不必他人去提醒,纷纷主动拿出自己的假期作业出来写,相比之下,反倒是大学生老师们有些抑制不住的兴奋,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帮助下学会了曾经不懂的知识与题目,比孩子们还要高兴上几分,孩子们时不时的向老师们提出不懂的问题,小老师们也耐心细致的向孩子们解答,课堂上其乐融融一片,孩子们与老师们的心也在彼此贴近。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辅导孩子们的暑期功课。
“长大以后,你想要考什么大学?我可要考北京师范大学!”在与孩子们聊天、游戏的下课时间,活泼的戴同学突然对着身边的同学问道,可还不等那位同学回答,她就急急的说出了自己想考的大学,大家忍俊不禁,问到她原因时,她回答道“因为当老师不仅可以教别人知识还可以一直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戴同学真诚的话语中对知识和热爱和渴求不禁让成员们触动,也让大家感受到支教的意义所在。
第一天的支教活动中,团队成员周俞勤同学在认真观察了签到表上孩子们身份证上的生日信息后发现了今天恰巧是马诗琪同学的生日,在队长范彬旸与她的妈妈电话沟通联系确认后,周同学随同队内成员何冉同学,一起去给马诗琪同学买了一个小巧精致的生日蛋糕并且给班里的其他同学买了酸奶块、棒棒糖等小零食。之后,大家在教室里一起为马诗琪同学唱生日祝福歌庆生,马同学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许愿,同学们和老师们也纷纷送上了对她的祝福,有的小朋友甚至把老师分发的零食也一并送给了马同学,羞涩的马诗琪拉着旁边老师的手小声的说“谢谢”,声音虽小,但老师们都听进了心底,心里像沾了蜜一样的天随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蔓延开来。
图为马诗琪在老师和孩子们的簇拥祝福下许愿。
充实又幸福的第一天支教活动结束,返程路上,团队的成员们纷纷表示,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他们的可爱、天真和有趣。同时团队成员也希望在接下来将近半月的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能够教给他们更多丰富精彩的知识,为当地教育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 撰稿:周文清 王文浩 审核:张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