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先进制造工程学院智能网联汽车研究团队
近年来,合肥学院先进制造工程学院瞄准安徽省“工业互联、智改数转”数字赋能行动和合肥市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机遇,以“新工科”建设为己任,重点布局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两大领域,积极开展“面向智能汽车关键技术及应用”的创新研究与产业化探索,汇聚起一批潜心“产学研用”的青年优秀人才。
朱茂飞,2011年博士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先后在江淮汽车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车辆技术中心工作,在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车辆领域积累了多年产品和技术研发经验。2019年,怀揣一腔热血,朱茂飞来到了位于南艳湖畔的合肥学院,完成了他从“企业工程师”向“大学老师”的角色转变。
进入合肥学院后,朱茂飞继续在他热爱的智能汽车领域不断前进,带团队、跑企业、做项目、开组会,几乎成了他的高校生活常态。在他的努力下,研究团队从最初“一个人的奋斗”发展为“一群年轻人的事业”。随着越来越多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加入,合肥学院的智能汽车研究队伍正在悄然壮大,研究平台也逐渐成型。2021年,学院依托政校企三方资源联动,组建安徽省级科研平台“安徽省智能车辆控制与集成设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022年,合肥学院与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共建了面向未来汽车技术和移动商业模式为导向的“大众学院”。随着学校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产学研用”创新合作平台的落地,朱茂飞的事业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2022年5月,朱茂飞的团队与安徽江淮汽车、合肥长安汽车联合承担了安徽省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工程化专项的科研攻关任务,开展智能汽车高可靠性决策与控制算法攻关与开发。团队以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为指引,紧密结合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技术需求,瞄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难题,协同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工艺流程改进等产学研活动,推动学科交叉与原始创新。
越是热门领域,越要沉下心来。近年来,自动驾驶乘用车无人化和商业化成为国内外智能汽车产业“热词”,无人接驳、无人清扫等也成为最适应量产落地的应用场景。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浪潮里,朱茂飞一直坚持扎扎实实为企业干实事,解难题,沉下心来关注基础性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同时保持开放心态,学习新知并付诸实践。
为了解决无人化场景应用中的“卡脖子”难题,他和团队成员多次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定向开发符合企业需求并可以落地量产的产品。针对不同企业对无人驾驶场景的特定需求、目标效果,团队不断优化算法,反复实验论证,相继攻克了无人驾驶车辆的自主定位、多源传感器环境感知、智能自主决策、高精度纵横向控制等产业化关键技术难题。先后与安徽域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肥中科智驰科技有限公司、芜湖威马迅智能交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了无人驾驶小巴、无人驾驶接驳车、无人驾驶环卫车等多个特定场景自动驾驶车型,成功实现了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目前,团队开发的无人驾驶接驳车在路线固定、速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安全、可靠、高效完成接送乘客、物品转运等任务。如今,团队开发的特定场景应用的无人驾驶技术及产品极大地缓解区域短距交通的不便,交通运输领域的无人叉车、工厂化养蚕的无人清扫车等都已落地量产。
谈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未来,朱茂飞充满期待。他表示,“高度自动驾驶产业虽然刚刚起步,但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安徽区域产业的优势引导和学校产教深度融合的办学支持下,我们相信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可以实现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在更多领域的自主创新与突破。”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融合让大学成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的积极探索者,为区域发展“赋能”、为地方经济“把脉”成为高校学科交叉发展、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趋势。
先进制造工程学院院长胡学友表示,近年来,先进制造工程学院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汇聚培养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进一步释放了教学科研活力。通过“企业出题、高校解题”产学研模式,青年教师把研究搬进车间,将知识用于生产,将论文写在大地,将学校的智力优势和科技优势,转化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党委宣传部 科研处 先进制造工程学院)